前幾天,看到一則新聞。說是:圈內大佬裕同科技的全資子公司云創科技在惠州印想工廠,舉行了一次創新開放日活動。
注意,這里有三個主體:裕同,不用多說,圈內老板都知道;云創科技,全稱為“深圳云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”,就是前幾天說過的,憑借支付寶收錢二維碼業務迅速成為“國內首屈一指的個性化印刷服務商”的深圳云創;惠州印想工廠,全稱為“惠州印想科技有限公司”,就是傳說中曾有臺灣健豪股份,現由裕同全資控股的一家公司。
從報道來看,這次創新開放日很像是面向裕同內部的一次新業務推介。包括董事長王華君在內的一干高管,以及來自裕同全國各地分子公司的管理團隊和營銷中心、交付中心有關人員參加了活動。
讓三好同學感興趣的是:報道透露了很多與深圳云創、惠州印想有關的業務信息,尤其是兩家公司的運營模式。
讓三好同學沒想到的是:成立僅兩年的惠州印想已經達到的產能。
按照報道的說法,惠州印想“目前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數碼生產基地”。“華南最大”是什么概念?基本等同于中國最大。這意味著它超越了各自擁有30多臺數碼印刷機的虎彩和天意有福。
更讓三好同學沒想到的是:裕同對深圳云創、惠州印想的規劃和期待。裕同老大王華君在講話中是這樣說的:云創印想將快速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商業印刷企業。
“云創印想”連用,是因為深圳云創與惠州印想貌似一對組合,前者站在前臺負責業務和市場拓展,后者站在幕后提供生產和交付支持。
各位老板注意了,王華君說的是“快速發展成為”、“國內最大的商業印刷企業”。
由此看來,經過成立以來的韜光養晦,近來開始動作頻頻的云創印想已經開始發力,而且還要更快速地發力。
問題是:包裝印刷大佬裕同,也要做商業印刷的老大,云創印想到底要做到多大的規模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?